• 新闻中心

物流业“消梗除栓”更要靠“软办法”

浏览量:0    发布日期:2014-06-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物流到底有多重要,几千年前的军事家就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论总结,据此提出的战略战术往往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二战期间美国之所以能多线作战仍游刃有余,缜密的物资保障功不可没。和平年代的经济建设中,物流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

   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事实上,经过近40年高速发展,我国物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硬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不仅有了全世界最长的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繁忙的铁路网络,并在高铁技术上一跃跻身领先国家之列。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能力,沿江沿海港口发展方兴未艾。新建航空港更如雨后春笋装点着祖国大地。

   重要突破还在于人们对这一行业内涵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突破,业界和学者也在积极思考现代物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行业发展路径。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些现实:大同的煤炭通过专用铁路运达秦皇岛港时,车板价已翻了一番多;“欧亚大陆桥”建成20多年仍受困于运营成本过高和手续繁琐而少有人问津;航空物流虽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运营不规范和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内需要,更无从与国际接轨;船舶工业蓬勃发展并不能弥补港口建设的相对滞后和空间错配。近年来电商蓬勃发展让消费者得以把“跑腿”差事外包给物流机构,但快递成“慢递”每每令买家“捉急”。

   谈到改善物流效率,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开发更快的运输工具、修建等级更高的公路铁路等。西方也曾在这方面进行过尝试。例如上世纪中后期,为了应对航运业不景气,造船企业投入巨资开发了能效更高、速度更快的船只,但使用这些船只的航企却愈发亏钱。人们后来才意识到商船运营的最大成本并非发生在海上,而是在靠港期间,于是转而下大力气研究港口管理乃至改善上下游物流系统的科学方法,这样才催生了此后数十年的航运业黄金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制度上“动刀”,突出几个重点:一要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加强市场监管,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二要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推进简政放权,支持兼并重组,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要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进物流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管理,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服务企业、丰富生活。

   现代物流服务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走到今天,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硬手段”无疑将继续扮演推进器的角色,但借助制度重构和管理创新等“软办法”,或许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增长潜力,这一点同样值得其他传统产业借鉴。